三棟屋

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!麻雀?花牌?三棟屋博物館#022

三棟屋是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客家圍村,於1981年列為法定古蹟,1987年重修成三棟屋博物館後,正式開放予市民參觀。三棟屋博物館佔地約2,000平方米;建築佈局有如棋盤,左右對稱,中軸線上設有前廳、中廳和祠堂,中間有四間獨立房舍,並由左右兩旁的橫屋和後方的排屋圍攏而成。

三棟屋博物館
三棟屋博物館

三棟屋博物館歷史

三棟屋原來是香港古老的圍村之一,屬客家圍村,大約在18世紀中葉,清朝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,由陳姓在廣東河源市龍川縣和惠州市的支系所建立。雖然經歷了二百多年歷史,但三棟屋卻保存得很好。1970年代,由於香港地鐵荃灣綫的工程,三棟屋村村民放棄原址。1987年,三棟屋村遺址經當時的區域市政局修葺後,改為三棟屋博物館開放讓公眾人士參觀。2016年6月,改由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管轄,並設立「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」,作為其展示和教育中心。

三棟屋博物館內容

三棟屋
三棟屋

展覽廳

「循聲覓道展覽系列—:香港節慶與民間工藝」旨在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(非遺)作為文化傳承的象徵,隨著時代不斷向前演進,並以嶄新、創意的方式重新演繹本地傳統文化,以聲響敲動參觀者的心靈,以吟誦傳遞前人的智慧。

是次展覽將非遺項目以四類聲音串連起來,包括「嗓」、「器」、「軀」及「景」,分別指喉嚨發聲、工具於製作過程所產生的碰撞聲、身體動作發出的聲響,以及在不同慶典場合所聽到的喧鬧聲。展品選自非遺傳承人為節日、神誕、祭典及打醮而打造的精心製作,以及其相關的材料和工具。

房舍

三棟屋
三棟屋

房舍一 民系

此房舍原為陳氏的長房故居。三棟屋陳氏最初定居福建,其後還徒至廣東省地區,於十八世紀中葉移居香港淺灣(今荃灣)務農開墾,並購地建立三棟屋。展覽重構傳統客家民居的擺設,並展示各種生活用品和農耕工具,以介紹陳氏宗族的歷史,以及昔日的鄉村生活和經濟活勁。

房舍二 民居


民居建築可反映不同族群的歷史發展和居住模式,三棟屋是典型的客家圍屋,位於中軸線上的祠堂和房舍,以及兩側和後方的排屋佈局,皆反映香港客家族群的宗族傳統及建築風格。展覽閘釋傳統民居的建築理念、設計佈局、選材用料、建造方法和修繕技藝。

房舍三 民食


「民以食為天」,香港不同族群皆因應其歷史背景和生活環境,於日常生活和歲時節慶製作出形形色色的傳統美食。傳統鄉村的飲食文化蘊含豐富的地方生活智慧,展覽介紹各類與非遺相關的鄉村食品製作技藝,以透視往昔鄉村的生活面貌,並展現傳統食品與社區的聯繫。

房舍四 民俗


香港不少村落每年仍然進行著世代相傳的節慶習俗,藉此團結社區和祈願生活順境,當中包括各種讓宗族成員度過不同生命階段的人生儀禮,讓成員獲得新的社會身分。展覽通過點燈及婚嫁兩項非遺項目的人生儀禮,呈現本地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。

橫屋

IMG 4285
橫屋一 神像鏡橫屋五 花牌/謎語
橫屋二 麻雀橫屋六 糖塔廣彩
橫屋三 雨傘/白鐵製作橫屋七 八音
橫屋四 曆法橫屋八 手托木偶

導賞服務

語言廣東話普通話英文
日期逢星期六︰上午11時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︰下午3時逢星期六︰下午3時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︰上午11時
時長約一小時
集合地點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導覽室1(位於三棟屋博物館)
名額每團人數15人
參加方法請於活動開始前30分鐘在導覽室1領取籌號。名額有限,先到先得。
查詢2411 2001

交通資訊

 地址:香港新界荃灣古屋里二號
 交通:荃灣站B3出口步行約7分鍾
 開放時間:星期一、三至日 |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
聖誕前夕及農曆年除夕 | 上午10時至下午5時
星期二 (公眾假期除外)、農曆年初一及二休館
(以實際為準)

資料來源:

365天拍片介紹香港景點!

  • 編號:#022 【三棟屋博物館】
  • 區域:荃灣區
  • 類型:歷史
  • 地址: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展覽廳
    (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古屋里二號三棟屋博物館)